人資,說一個你我的故事-PART 4-在面試中說故事

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吧!就在前陣子,我去參加了一場聚會,聚會上有個環節是「九宮格交流」,每個人會拿到一張九宮格小卡,上面會有九個問題,每個人都要去找個現場的夥伴,和對方交流其中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題是:如果要用一個關鍵字,你會怎麼形容自己?當現場其中一位夥伴問到了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我想了很久,我到底該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故事先到這邊,這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場景,我想把這個場景換一下,如果我們今天被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在面試的當下,而我們的反應是「愣住了」,這場面試的結果究竟會如何呢?或許大家心中目前有一個答案。事後我腦海中一直盤旋著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幫自己下一個關鍵字,是這麼的困難?

在《與你一起聊人資【招募面試篇】》這場活動中,ST分享了他從獵頭到招募窗口這段期間,對於招募流程的心得,其中一張圖,說明了整個面試的流程。

 

個人品牌將體現在履歷、面談及適應留任這幾個階段,上一篇《人資,說一個你我的故事-PART 3-說自己的故事》中我們提到了履歷自傳怎麼寫,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談談怎麼把個人品牌故事在面談中說出來,又如何在工作中持續展現。

如何在面試中說出自己的故事

如果讓我形容自己,我想用「龜毛」這個詞是算滿貼切的,如果要再說仔細點,我想應該這麼說,「堅持作品應有的品質」是我一貫的行為。是這樣的,我的內心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這樣的,不管是即時的成果,或是需要經過時間沉澱後的發酵,我做的事情都必須達到他應有的基本效果。而也因為如此,我的60分往往都比別人再難達到一點,我會為了達到我對自己的要求,而在時限內付出更多精力。例如我曾經主導過公司內績效考核的專案,在兩個月內,從無到有完成架構設計與系統建置,並在公司內部進行宣導、執行與追蹤,因為種種因素,我的主管曾經向我說過,他的要求只有60分,而我都會做到80分,然而對我而言,這個系統的建置結果,其實應該只有60分左右。

而為了讓自己能有更多的好產出,我願意耗費更多業餘的時間充實自己,學習更多本職或非本職相關的技能。重要的是,我會想辦法讓這些技能能在工作中發揮他的效益,甚至把非本職技能也融入本職的工作當中,讓有效的工作更能多被看見。例如我學習了簡單的設計、簡報、品牌、行銷等等概念,在本職HR的工作中,我重新設計課程簡報,重新架構人資應有的品牌和行銷,讓同仁能對人資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和接受。透過兩年的,同仁們也漸漸的對於品質開始有了要求,相對提升公司對外的專業形象。基於上述這些原因,我認為自己是個「龜毛」的人。

一個簡單的面試自我介紹範例,這些資訊我們或許在履歷中只能用一到兩句話簡單帶過(如:我是個對品質有所要求的人,在別人眼中我的品質都能達到80分以上),面試就是要讓面試官能夠更快認識我們,因此解析上述那段自我介紹,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關鍵字與SLOGAN

在上一篇文章的最後,我們請大家做了一個練習。如果你只有30秒可以介紹自己,你要怎麼把上面這段自傳精簡?甚至如果你只有一句話的時間,你會怎麼介紹自己?這句話將成為你自己品牌故事的SLOGAN(標語),貫穿你的個人品牌。這是一個從漫長的人生故事中逐漸濃縮的過程,今天想邀請大家再進一步精煉,找出一個關鍵字,來命名你的個人品牌。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活動時,我思考了很久,最後跟夥伴分享我的關鍵字是「龜毛」,而自我介紹也從「龜毛」二字開始。在提到用這兩個字當關鍵字時,夥伴明顯愣了一下,「龜毛?」接著我告訴他,或者用另一個說法,「堅持作品應有的品質」,這時夥伴露出了理解的表情。

一個好的關鍵字和SLOGAN,可以讓人第一時間記得你,也能讓人第一時間了解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因此在自我介紹的開頭,我們可以直接幫自己下一個總結關鍵字。為了讓整段介紹有個完整的感覺,我們可以在整個介紹的結尾,再說一次關鍵字,讓面試官知道我們是在針對這個關鍵字做說明。

解釋及故事

如果只是把關鍵字和SLOGAN講完就結束了,那站在面試官的角度,一定當場傻眼,滿腦子疑惑,不知道你為什麼說自己龜毛,不知道你究竟堅持了些什麼,然後在內心畫一個大大的叉。所以我們接著需要向面試官解釋,我們為什麼要用這些詞來形容自己,但是記住,形容詞永遠無法表達事實的真相,所以不要再用各式各樣換句話說的形容詞來解釋了!

在《PART 3-說自己的故事》中,我們提到了怎麼在履歷中說故事,其實面試當中說故事的方法和履歷很相似,只是我們會說的更詳細,而一個在面試時講的好故事其實應該包含下面三點:

說真話

面試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說真話,面試官和人資不是傻子,他們看過的、面試過的人,絕對比你還多上很多,而在面試過程中,也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邏輯不通順,甚至前後矛盾的說法,進而找出面試者虛構的內容。

而一旦被發現虛構、謊報或是浮報的內容,不管面試過程說的再天花亂墜,內容再怎麼吸引人,都無濟於事,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刷掉這類型的人,畢竟大家都不想要找一個善於誇大自己功勞,但實際產出有很大落差的人進來一起共事。因此說真話,是整個求職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點。

數據

數據是最直觀的資訊,大部分一線的工作都可以很具體的轉化成數據,例如:營業額、維修時間、服務人次、良率、生產量、成本、……等等。無論是達成、降低、增加都是一種呈現方式,如果因為公司機密問題,不方便直接呈現實際數據,可以轉化成百分比,告訴HR或主管過去曾經付出的貢獻。因為有了數據,大家內心當中的標準也將更接近。

而後勤單位除了成本之外,有許多專案比較難以量化數據呈現,這時可以考慮使用績效考核的分數,或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分(例如範例中提到的60分與80分的比較),雖然其中仍有一些偏誤的影響(關於偏誤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從《與神同行》看神也會犯的績效考核偏誤》),但因為和公司內部其他人比較過了,也可以讓HR或主管大致上知道你的表現在公司的排名狀況,藉以間接判斷工作成果。

具體關鍵事例

介紹自己過去經驗,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自己「曾經做過」什麼,以範例來說,我們舉了個「績效考核」作為範例,當然因為文章篇幅關係,只是簡單帶過作了績效考核中的哪些項目,實際面試時,或許可再多說一點,讓面試官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扮演了什麼角色?做了哪些事情?用了哪些專業技能或方法?遇到了什麼障礙?怎麼解決這些障礙?

「說真話,用數據說真話,用案例說真話」,這是我們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最簡單也最好拆解的發則,而這段這其實就是《PART 3-說自己的故事》中的「經歷過哪些事」,只是我們把任務或難題細部拆解,讓面試官更能理解我們做的事情。

職場價值觀的展現

範例中沒有提到職場價值觀,但是當我們提到了我們過去的具體戰績時,可能也會發現,在其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問題,有些已經解決,而有些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而也有可能為了解決這些長時間問題,自己從事的職業,其實就是自己的志業。

這就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職場價值觀:我想解決的問題。能夠為了一個問題而努力努力追求是值得鼓勵的,大部分面試官也會對這種人肅然起敬。然而別忘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想解決的這個問題,在求職的公司是不是有?
  2. 我們是不是有機會改變?
  3. 改變成功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好處?
  4. 改變過程是不是會對公司內部造成什麼動盪?
  5. 我們是否有方法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這個動盪?
  6. 在改變過程中是否傷及他人利益,甚至影響既有同事的工作權?解決方案是什麼?

請記得,完成自己人生志業的同時,不要過度傷害他人,這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時,都須要謹記在心的,也是我們維持自己品牌好感度的重要關鍵。

而在面試前,我們也可以用上述的問題再次檢視我們的故事,看看過去做的事情,有沒有辦法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在面試講故事的時候,除了講出我們過去的故事之外,還可以告訴面試官:我反省了,所以我有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我想面試官聽到這段,都會眼睛為之一亮,因為你懂得反省,懂得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對公司而言,你將會是個很有潛力,可以培養的成長型人才。

面試用詞的提醒

在範例中,我下的關鍵字是「龜毛」,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每個面試官都能接受這種類型的詞彙。「龜毛」相對其他詞彙,負面的程度沒有到非常嚴重(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對我而言),而且還比較容易轉換成正面表述的SLOGAN。這樣的詞彙其實就可能有一些面試官不喜歡了,更何況負面表述非常嚴重的詞彙,例如:討厭失敗、不喜歡衝突、不想被拒絕、討厭笨蛋、……等等。或是另一種包含了強烈負面表述意涵的用語:他為什麼不……、他應該要……之類的用語。

無論是不是事實,盡量使用正面表述的方式來呈現,一方面能讓面試官知道你是積極的工作者,另一方面也讓面試的過程更舒服,這都能大幅度增加面試成功的機率。

品牌其實是日常行為的累積

品牌其實是日常行為的累積,所有展現的行為事實上都是為了展現我們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只有當我們找到這個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才能更容易控制我們的行為,而能夠控制行為,才能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讓他成為一個「好的品牌」,進而把我們自己塑造成一個「好的人」。

前幾天搭計程車和司機大哥聊到找工作這門藝術,我說:「人就像產品,要讓產品看起來是好的,人家才會想買啊!」司機大哥表示同意:「就像我們開計程車一樣,車子要乾乾淨淨、票漂亮亮的,人家才會想搭啊!」

所以,從現在開始關注自己,從日常開始打點起吧!

取得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