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不務正業,做了許多產品的定價策略分析,做著做著就想到以前常常講,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商品,那應該怎麼幫自己定價?過去我們最常從自己的價值面出發,探討我們能提供給公司什麼樣的價值,創造什麼樣的績效,進而獲取更多的薪資。
今天我們不談如何用這個成本去做薪資談判或是個人定價,而是要從「成本」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我們究竟是如何分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而我們又可以透過什麼方式重新檢視、調整我們的狀態,進而朝我們期待的未來樣貌前進。
談談產品如何定價
在考慮銷售一個產品時,第一個很明確的指標就是產品成本,無論是生產或是批發購入,都可以得到一個精準的數字。然而如果我們直接把這個數字乘上一定比例,即使看起來獲利,但在最終看到財報時,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獲利這麼少?或是整體而言沒賺錢或虧損。
這是因為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還有幾個我們必須考量的成本:銷售費用、營運費用。銷售成本指的是我們將商品賣出時,所做的各項銷售行為產生的費用,例如:廣告、公關、贈品、展示等費用。營運費用指的是公司經營時,所需要支出的費用,例如:員工的薪資、房租、水電、稅金等費用。
所以到這邊請大家停下來先想一下,如果我們都是人力市場上的商品,那我們會有那些固定或非固定的成本呢?
個人成本的兩大維度
在列出相關個人成本之前,我們先提供兩個維度給大家思考:生活與工作、生存與成長。
切出的四個象限分別代表:
- 在生活中為了存活所需要的成本,這是我們一定要滿足的成本。
- 為了生存而工作所需要的成本,當中有一部份是我們必須付出的成本,有些則可以選擇捨棄。
- 與提高生活質感有關的成本,這是我們行有餘力之下,可以付出的成本。
- 與提高工作成就有關的成本,這是我們為了工作加薪、升遷、轉調等目標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生活與工作
「生活」與「工作」這個維度是我們平常最常思考的,也是有些人在談薪資的時候會用到的部份,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我家有兩老、一個老婆、兩個小孩要養,這就是「生活」中的成本,而工作中的成本可能是上班需要的交通支出、幫助完成工作需要的交際費用等等。
除了上述列舉的實體支出之外,我們還需要考量一些看不到的成本,例如分配給家人的時間、自我成長的機會、增進工作技能需要的支出等等
生存與成長
接下來我們要考量這些成本,是生存需求,還是成長需求,像是:吃飽喝足、養家糊口這種就算生存需求,而像是自我成長、增進技能這類型的就是屬於成長需求。有些成本可能是兼顧生存與成長的,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看重的程度分配位置,例如說:如果家有恐怖情人,那可能家人的部份,生存的成分比較多。
這邊我們邀請大家嘗試把心理成本納入考量,例如:維持正向的情緒、提升覺察的能力、降低情緒勞務的負擔等、……等,這些是我們平常比較少關注,但卻確確實實大幅度影響我們在生活及工作中的表現,趁這個機會,讓我們再次的關注這些要點。
透過上述這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個人成本畫在矩陣上,例如下圖:
資源的分配
我們可以先用這四個象限來檢視和重新分配我們的時間、精力、薪資運用。我們可以先將我們目前在各項成本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套入表中,就可以快速又簡單看出我們目前在哪些項目有較高投入,在哪些部份的投入相較不足。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這張資源分配圖了解現況,看看我們有哪些是我們必須重視,但卻投入較少,進而重新分配我們手上的資源,讓我們重新檢視我們是不是因為工作而忽略了生活、家人、朋友;又或是我們明明很想努力在工作上獲得成就,但我們卻將時間、精力放在其他非成長的項目。
當我們對現況有所了解時,我們就有機會重新分配手上的資源,甚至獲取更多資源,也可以作為我們接下來設定生活、工作目標時的參考依據。期待大家都透過分析個人成本的方式,更了解自己的狀況,也藉以調整自己的人生到更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