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們,(找)工作還順利嗎?來聊聊吧!

因為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新鮮人大約晚了半個月時間、7月初才正式畢業、又因為行政流程因素,不少人月中才拿到畢業證書。身為新鮮人的你,是在一畢業就開始找工作、甚至在畢業前就努力著嗎?在時序來到8月的現在,找到可接受的工作了嗎?不管找到或沒找到,都有些經驗想一起聊聊、一起分享,希望能一起度過這段可能有點茫然的時光。

年輕人進入職場歷來都不易,自己沒有不好、不要慌了,要穩住!

不管是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還是幾(十)次面試後都沒有好收穫,又或是雖然錄取了但又總覺得哪邊怪怪的……這些情況,是不是總不知所措、心裡感到徬徨?嘛~筆者在出社會時剛好是金融海嘯後,非常感同身受……但在這種時候,更要「相信自己」、知道自己「沒那麼差」。

可以先參考2個數據:

  • 主計處在去年2019年7月的統計,20-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是12.7%,遠高於全體失業率的3.82% (自101年起迄今,20-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也一直維持在11.7%至13.75%之間)。
  • 勞動部公布民國103至107年之「最近五年大學畢業生薪資及就業流向」資料顯示,畢業生平均2.78個月才找的到第一份工作。

由上可知,其實在台灣的就業市場,年輕人失業率一直都不低,要能順利的就職不是容易的事情,常跌跌撞撞一段時間後才找到合適機會,而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有可能還更加險峻,因此更要穩住陣腳、謀定後動。 (當然,也絕不要自信過剩!)

履歷與面試的調整,都不要悶著頭自己做,儘可能向專業人士請益

職缺的釋出會是一波接一波,所以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不要急,沒有立即性經濟壓力的話,可以謹慎地再看看自己嚮往的職缺有沒有釋出,如果沒有太多消息或許可以再觀望一段時間。如果有立即性經濟壓力,可能就要思考看看,能不能向家人尋找支援,或要不要找一份能先擋著的工作;也許是不滿意但好進入的正職,又也許是時間彈性,好安排後續面試的兼職。

不管上述哪種情況,都可以再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的履歷,有沒有針對嚮往職務的需求,清楚的寫到重點?更重要的,如果有資源和人脈,可以約有關的人聊聊、請對方幫忙看一下履歷是不是能符合到業界選才的標準。真的都沒有人脈的話還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各人力銀行有免費的履歷健檢協助,好處是人手多不會被冷落在一旁,壞處是人員過多也參差不齊,來幫忙的人員產業跟職能未必能貼合。

第二個方式則比較費時,可以建一下自己的Linkedin帳號、資料,並陸續在上頭找尋相關業界的人士,謙虛地發個訊息,向對方請益。或許無聲卡會不少,但其實還是有許多熱心的前輩會願意花時間指點,因此不僅能訓練溝通、提前熟悉Linkedin使用方式,還有機會先認識到業界專業人士,一舉三得。如果已經有面試經驗但沒有錄取,也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請益,調整。

  • 這段時間會很難熬,特別是家人各種方式的關心(尤其台灣長輩很不擅長表達關心,表現方式常常都很……奇妙),以及心裡對自己的期許所造成的慌亂,可能在溝通上會產生很多的口角。這時候,請靜下心溝通、好好的聊聊現況,畢竟家人還是最終的支柱與避風塘!

已經找到工作的話,那要準備、糾結的事情就更多了!

但不是指專業上的事情。已經找到工作的話,其實有更多的事情要思考、準備,而且在這時候做過了解,能更有效幫助未來的職涯發展:

首先,唸一下勞基法吧!尤其離職、薪資、工時、請假權益相關的條文;其中,以「離職」相關條文最重要。其實離職很簡單,只是台灣人相對客氣、新鮮人臉皮更薄,如果是費了段時間才找到工作的人,還常帶著缺乏信心的異常狀態屬性。

也因此筆者見過不少人被原公司雇主嚇過頭,不開心又害怕的持續留任,被消耗掉過多時間,耗到原本談妥的好機會等太久取消offer後,逼自己留下來的老闆也決定把自己踢開,導致兩頭空。照勞基法來做,離職其實很簡單,快點去搞懂概念吧!

  • 在合法狀況下,離職是告知,不須經過同意或刁難。雖然公司與員工常有相互配合的灰色地帶,但至少要自己覺得值得的,而不是因為害怕。

接著,是設定個離職日期。第一份工作要做一年、兩年、甚至三年?還是要尋求終身且長遠的發展?這樣的觀念沒有錯,只是時代變化的太快,資訊常爆炸的太突然,導致產業態勢大翻轉,讓這觀念未必適合現代職場生態(當然還是有少數一待幾十年、甚至一家做到退休的,但這種是極少數天選之人)。

在現在的職場,尤其是第一份工作,不太需要去想要做多久,該想的是自己在這邊要「看到什麼」、「學到什麼」,當自己學到以後、成長以後,還有沒有更多的東西是自己還沒接觸但想接觸,而且「有機會」接觸的?有的話就留,沒有的話就要思考後路。原因嘛……職涯發展奠基於能力,能力的成長「模式」則會在進入職場的前幾年定案,所以這幾年不能浪費。

也許在某一家安逸的公司中,沒多久就看完自己當初想要的東西、甚至和原本想的不同,根本沒東西能看……如果這樣的狀況,即使只待沒幾個月也要快點離開;又也許在另一家公司只要每完成一個專案、一項挑戰後,就會得到更進階的任務挑戰、還有轉換職務(思考視野)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一待好幾(十)年則是幸福的。

當然,也不是說穩定度不重要,尤其如果每一份工作都短時間離職就更要小心,是不是自己的判斷有問題?這部分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找工作技巧-Part 3-來聊聊穩定度

再來,工作沒被肯定也不要失去信心。這個比較難表達……但就先記得這件事情吧!簡單來說,筆者常常碰到一種案例是,在A公司工作不受肯定、從報到日開始被數落到離職日,幾個月下來導致信心全失,甚至想放棄原先耕耘的領域轉換跑道(然後經過鼓勵再嘗試後),因緣際會之下到了B公司還是做著相同的職務,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地,不但開開心心常受表揚,還提前過試用期早早加薪升遷。

很多時候沒面試機會、面試沒錄取、錄取後撐不久,都只是彼此磁場不合,可能就是雙方有些誤判罷了,並不代表誰好、誰不好,只要換個環境或時間點就能開開心心,所以顧好心情、客觀檢視自己還是最重要的!

記得,職場不只需要「專業技能」。如上所述,待的不開心、不受肯定的原因,常常是文化、氛圍、成員目標的差異、溝通模式的不同、溝通「內涵」的理解等「軟實力」導致,這通常是更難卻更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眉角」。

但這部分的養成跟專業技能不同,沒有公式或學習方式,看再多書可能也沒用,很多時候是磁場、天份、長期觀察(或背鍋中刀)後的自我淬鍊整合,或是經過某個事件觸發後就瞬間開竅……如果沒有瞬間提升後面幾種能力的方式,自己盡了一切努力後心情又很頹喪的話,就當機立斷的換個地方、找另一種磁場吧!畢竟這是最容易、也最不需要門檻的,而且成功率極高。

不是學生了,挫折會變成家常便飯的!就像個傻子般大笑著跨過去吧

不管目前是在找工作、還是到職後不順利,都不用太擔心,心情慌亂到不知所措是常有的、遇到挫折難以平復也是家常便飯,但台灣非常好生存,只要穩住陣腳,這些事情總是會過去。不管身處哪個狀態、階段,還有幾個小建議:

進修很好但別盲目;最通用的技能是英文。「進修」是很多人在職場上慌亂時,最容易進行的選擇,從20多歲到60多歲都一樣,只要遇到工作職涯上的狀況,學些技能就「好像」能幫自己跨過這道障礙了──結果通常於事無補。

台灣的資源很多、台灣有噱頭的課程也很多,許多打著各種技能、證照的課程,其實幫不上任何忙。學習是好事,但要在自己「還沒陷入低潮時」、「職涯順境時」就開始思考、規劃,認清接下來的自己要學什麼,不要低潮時才心慌意亂的病急亂投醫。

當然,如果真的不想亂學又毫無頭緒的話,還是學英文吧!筆者英文很差,也很不喜歡碰英文,但獵頭加招募經歷多年,英文還是最容易被斟酌加分、可運用層面最廣闊的通用技能。光英文mail能多打一兩行、口說能多用一兩個字問問題的幫助就超大了……

努力永遠不嫌晚。或許有那麼一天,我們會回首、後悔自己在某個當下沒有好好上課、某個工作任務沒有認真爭取、某個moment選擇了放空卻沒有多撐住一會兒……不過就別再惋惜了吧!職場現實是,不管逝去的有多少,只要當下的自己願意多努力一點點、多找回一點點,就永遠不嫌晚!

覺得太晚所以提不起勁想自我放逐,常常是因為跟別人的比較,覺得好像已經趕不上所以心灰意冷。但我們只要比原本的自己過得更好就夠了,不是嘛?帶著想讓自己更好的心情努力個幾年後,某個瞬間會發現,跟當年想比較的人,好像差距也不大了。

總之,今年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不順遂是可知的,所以先顧好自己的心情,同時再試著做些調整、也給自己再多一點的時間吧!有任何想法、或是想看的主題, 都歡迎到粉絲專頁和我們一起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HRin715

取得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