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約莫兩年前,我在一場分享會中分享了簡報技巧,當初結合了Dan Roam的《簡報Show and Tell》、Andrew Stanton的《When you do care, it’s not by chance, it’s by DESIGN》以及「小說界的李洛克」對「幕」(戲劇開頭)的概念,綜合了一些簡報的重點,接下來一系列文章,將要和大家談談一場簡報究竟要如何精心設計。

簡報是眾多元素的組合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要完成一場簡報,其實要考慮的面向很多,我們簡單將簡報的內容分成五大部分:開頭、故事、結構、實作、結論,在每個部份其實都有各自需要關注的點,未來我們將會再花一點時間,針對細節進行說明,本篇不再贅述。

簡報是需要精心安排的

如果我們去看電影或看劇,每一幕對我們來說其實都是一個一個的事件,我們能夠看懂那場電影或那場劇,都是經由編劇、導演安排過故事的順序,我們才能有邏輯、有結構的釐清發生的經過。試著回想看看那些我們看不懂的片子,除了故事寓意太深之外,還可能會有的問題是:每個片段都零零散散、沒有先後順序、故事邏輯不通順、想講的事情太多但時間太少、……等等。

在簡報的世界中也是如此,我們首先必須意識到簡報本身就是一場演出,這場演出會有許多細節、許多元素,我們如何重新組合這些元素,從哪邊切入、邏輯怎麼順、如何斷捨離、如何讓演出能合乎場合需要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否則這場簡報就會是一場我們曾經看不懂的劇。

在這裡我們針對先前的元素,重新排列組合,整理了一個基礎的簡報邏輯架構:開頭→故事→結構→實作→結論。我們先開頭丟出一個引子,再透過故事、結構、實作的手法,讓聽眾身歷其境,理解並認同我們的想法,最後導出一個我們希望觀眾感受到的結論。透過這樣的順序,我們可以讓聽眾更有機會聽懂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其中故事、結構、實作的順序,可以依照簡報的實際狀況調整,也可以適時的刪減,讓簡報更精簡或符合時間需求。

簡報是需要觀眾一起參與的

讓我們再次回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電影,為什麼我們會不喜歡那些電影?除了前面提到的看不懂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這個電影的主題我們沒興趣、或是有可能這個電影的內容與我們無關、也有可能這部電影根本從頭到尾就是在說教。

同樣的狀況放到簡報當中,回想看看我們曾經聽過、做過的糟糕簡報經驗,是不是我們也犯了上述的錯誤了呢?一場好的簡報,觀眾一定是一起參與的,Andrew Stanton在演說中提醒了我們三件事情:

關心

首先,要引起關心。如果觀眾連一點興趣都沒有,後面也不用再談了!

承諾

第二,承諾觀眾,讓他們知道:這個故事值得你關心。因為值得,所以才願意投入其中!

觀眾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觀眾天生就是個問題解決者,他們需要的不一定是答案,而是一個好的劇情引導,不只是單純提問或直接給出答案,更要引發觀眾探索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把這三件事情放在心中的時候,我們做出的簡報才能更有溫度,或是更能打動人心。試著把過去的簡報拿出來,讓我們重新組裝、並重新設計能夠引起興趣、願意投入、值得探索的內容,再嘗試把這個內容說給自己、朋友、當初聽簡報的人聽聽看,說不定會發現接受度變高了呢!趕快試試看吧!

這次簡單對於簡報做了簡單的開頭,如果您有什麼問題想問或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或者也可以到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與我們互動~

https://www.facebook.com/HRin715/

取得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