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忘形流簡報思考術踏入簡報的世界 (中)

究竟什麼是忘形流?

忘形流就是一句話配一張圖,沒有絢麗的配色,只有故事和想要給對方的啟發。但要記得,忘形流的使用場景通常都在網路上,因為我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是考慮人們使用網路時的一些通則。

這就是忘形流簡報。為了讓讀者能夠透過網路,快速的接收到忘形想跟讀者說的事情,他讓簡報單純化、簡單化,減去大部分雜訊的干擾,讓讀者能夠迅速地走入他的故事,接收到他的啟發。而讓簡報單純化、簡單化的方式就是:一句話配一張圖,而且圖片還要用ICON(圖標),把一切的資訊降到最簡單,因此一頁只講一件事情,每頁都是重點,而且每句話都很口語,當我們在看忘形流簡報時,就像忘形對著我們說話一樣,這就是忘形流簡報。

看似很簡單,卻包含了好的簡報應該要有的精隨。

三個其它簡報流派也應該有的忘形流精神

忘形在書中提到忘形流的三個精神:好觀點、易服用、有共鳴。這三個精神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的簡報和讀者之間有更強的情感連結,打進他們的心中,忘形在書中這麼說:

簡報除了資訊,更重要的還有情感。希望忘形流能夠讓好的內容打進讀者的心,並且能夠留下印象。

而我認為所有簡報的目的都是要打動人心,讓讀者或聽眾能夠接受我們的簡報,因此我認為這三個精神並不只是適用在忘形流簡報,而是所有的簡報流派都應該包含這三個精神,接下來我們分別就這三點做簡單說明。

好觀點

這裡所說的好觀點,並不是單單是指觀點是好的,我們當然知道我們的觀點是好的,不然我們也不會想要把我們的觀點說給別人聽了。只是問題來了,我們明明說了這麼多,為什麼別人還是不覺得我們的觀點好呢?用忘形在書中的說法來說吧,那是因為我們「老生常談」了!因此我們需要讓「好的觀點」,變成真正的「好觀點」,讓「我知道」變成「對耶!就是這樣!」

忘形在書中告訴我們兩個方法,讓我們能把「好的觀點」變成「好觀點」,分別是比喻和故事。

比喻

所謂的比喻就是找到一個和「好的觀點」相似,又比較好懂的概念,來對比我們的「好的觀點」。舉個例子來說,我們要說閱讀對於心靈是好的,但這個概念比較難懂,所以我們可以改成這樣說明:運動可以讓身體變更健康,而閱讀對心靈的好處也是一樣的。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閱讀到底對心靈好在哪裡了!

再舉個例子,我們在前面說明了一個概念:希望大家不要只想著把自己想陳述的東西、想做的事情一股腦的倒給讀者。這個觀念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單純講這句話,就落入了忘形所說的「老生常談」,於是我們打了個比方:「有種冷叫爺爺奶奶覺得冷」,用這個方法來告訴大家我們想給別人的,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這樣就能讓看的人有種「對耶!就是這樣!」的感覺。

故事

故事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這篇文章想要告訴大家學習簡報很重要,而忘形流是一個很適合入門的簡報流派。但我們不直接這樣說,反而先講了個故事,說說我當初簡報沒做好發生了什麼慘案,再帶出為什麼我們要學簡報,而學簡報的話我們要從哪入門。這樣有一種現身說法的感覺,也可以透過故事,讓讀者和我們一起走過那場失敗的簡報,然後和我們一起奮起學習簡報。而除了我們自己的故事之外,我們也可以用周邊聽到的故事或是聽眾能理解的故事切入。

這就是好觀點,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件,用另一種方式來闡述我們的觀點

易服用

易服用這個概念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這當中包含了很多學問,我們先來看看忘形怎麼說:

易服用這個心法,主要是提醒大家如果讀者或聽眾連資訊都拒絕接收,甚至無法理解,那麼妳的資訊再多再厲害也是無效的。

於是忘形形容他的簡報是包裹著糖衣的,讓大家能更願意吃下這個包著糖衣的簡報。那要怎樣做到這件事情呢?我們可以思考這幾件事情:資訊量、聽眾接收能力、場景限制。

降低資訊量,幫助讀者迅速理解判斷

有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一張簡報只講一個重點。忘形流的特色之一就是這點,每張投影片只放一張圖和一句話,或是只用一句金句,而讀者每次也只需要接收一個資訊。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一次只接收一點點的資訊,有許多老師會告訴我們要念書、要讀書,認為書中的資訊才是完整有架構的,然而因為時代的演變,我們需要接受「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人們學習的常態,人們已經開始很難接受「大批量」的資訊,而「螢幕閱讀」也讓我們更難短時間內耗費大量時間持續觀看一份資料或是學習。

因此我們每次都只給讀者一個簡單的訊息時,他們就不需要耗費太多資源思考「這張投影片」在說些什麼,他們在看到投影片的瞬間,只要判斷「啊哈!就是這樣!」或是「啊哈!才不是這樣呢!」

想想聽眾的接收能力,我們是不是講太難了?

還記得前面我們提到的三大心法嗎?其中有一個叫做「聽眾為王」,我們永遠要先知道聽眾想要知道什麼,再開始做簡報,而這邊我們想換個方法闡述聽眾為王這個概念:我們要用聽眾聽得懂的語言做簡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我們也都習慣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當中進行溝通,溝通的對象也都是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也因此我們常常忘記,聽我們說話或看我們簡報的人並不是我們這個領域的人,而我們脫口而出的專業術語,他們可能完全聽不懂,當對方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時,我們的溝通就已經失效了。

忘形在書中提到了許多方法都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包含: 用白話文說簡報、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來說明概念,這些都是做簡報的時候可以讓我們避免太專業的方法。

而有個更重要的技巧,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把簡報說給一個完全不同專業的朋友聽。只要這個朋友不是不懂愛裝懂的(所以還是得要挑一下要找誰來試聽),那我們在講完一次簡報後,往往會有一些回饋,而多找幾個朋友之後,如果大家都聽得懂,那原則上這份簡報應該就不會有太多讓其他人難懂的部分了。

簡報的呈現方式和你使用的場景有關

我們直接用例子來說明吧。經典的忘形流簡報通常會放在Facebook上給大家觀看,我們可以先思考看看,在Facebook的場景中有哪些限制,包含:

  • 讀者是用看的理解資訊,而不是用聽的,相同時間能接收到的有效資訊量是少很多的;
  • 讀者看不到講者,沒有肢體動作或表情協助傳遞訊息;
  • 讀者在Facebook單篇停留的時間比較短;
  • 讀者在Facebook上喜歡看到圖,不喜歡看到很多文字;
  • 觀看方式可能是電腦、平板、手機,尺寸的差異讓投影片有需要重新設計;
  • 同一篇當中,一次只能上傳42張照片。

這是在Facebook當中的限制,所以我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讀者能更容易接收訊息,這就是為什麼忘形流會出現的主因,因為我們要在42張圖片之內,讓讀者能在每張圖片資訊量不多的狀況之下,有效傳達我們的想法,所以每頁的資訊必須精簡而且精準,讓讀者迅速理解,然後一頁幾秒看下去,不知不覺就花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看完整篇忘形流簡報。

我們可以類推場景,當我們跟老闆坐電梯簡報時,也會有一些限制,像是時間短、沒有簡報、老闆沒有耐性、沒辦法解釋太多、需要老闆馬上做出決策等等,而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才可以讓老闆快速理解,並做出決策。因此如何提供精簡而且精準的資訊,做出讓老闆「易服用」的電梯簡報,才是老闆願意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的重點。

有共鳴

近幾年很流行懶人包,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是忘形流的一種,但我認為懶人包和忘形流簡報的差別在於,懶人包的資訊是理性的整理、分析,而忘形流簡報則有更多感性的連結、訴求。

舉例來說,如果把忘形流簡報思考術做成懶人包,大概會是長這個樣子:

  • 忘形流三大心法:以終為始、聽眾為王、知己知彼
  • 忘形流架構設計:PQA方法、QSPA方法、SPA方法
  • 忘形流簡報製作:黑頁、圖片、詮釋、輸出

但如果是忘形流簡報,就不是單純的把這些資訊放上來,而是會告訴大家,忘形流簡報是因為忘形遇到了什麼事情,在什麼狀況下靈光一閃發現了新的簡報模式,這樣的模式對大家有什麼好處,所以大家一起來試試看忘形流簡報吧!

前者是冷冰冰的資訊傳達,後者則引導讀者為什麼他們要加入行動。相信後者應該比較能引起大家的行動吧!這就是有共鳴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把讀者帶進我們設定的情境中,讓他們身歷其境之後,產生了情感上的連結,看著看著發出「沒錯!就是這樣!」的感嘆,然後才談訴求和行動。只有當讀者和我們在同一個頻率上時,我們說的東西才能夠被讀者接收,不然就像兩條平行線,我們說我們的,他們看他們的,彼此永遠不會碰在一起,更談不上引導對方改變了。

那什麼情境能引發大家的情緒呢?書中舉了兩個不同的思考:能夠引起情緒的感性事件、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共同經驗。大家可以開始試著觀察在自己的生活,或是周遭的人事物,有哪些經驗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和自己想傳達的觀點又有什麼關聯,從這裡開始練習,相信就可以找到很多故事素材。

取得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