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如何賦予創新新思維? ATD2019亞太年會主題分享

如果對學習與發展領域有所關注的人資夥伴,想必對全球最大的人才發展協會ATD(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這個組織以及其舉辦的年會不陌生。除了在美國本土外,ATD在全球各地也都會舉辦各區域的年會。而在台灣舉辦的亞太區年會,自然也就成了台灣及亞太地區人資從業者不可錯過的年度盛事之一。每年的ATD年會都會依當時趨勢而有不同的主題,亞太年會當然也不例外,今年的主題「Talent Transformation for a Digital-First Future」不難想像與近年來頻繁被討論的「Digital Transformation」數位轉型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而除了數位人才的學習發展外,本次年會也聚焦在「Learning Analytics」學習評估、「Learning Innovation」創新化的學習與「Future Talent Trend」未來關鍵人才趨勢等三個面向作探討。本篇文章就與各位讀者分享年會第一天的Keynote Speech,由Britt Andreatta 博士所分享的「The Neuroscience of Innovation: Empowering New Ways of Thinking and Doing to Drive the Results That Matter-神經科學之創新:賦予新思維和創新行動方案」。

Andreatta 博士在分享的一開始就提出創造力(Creativity)和創新(Innovation)兩者的不同。她認為創造力是能夠讓心智潛能得以解放創造出新想法的能力,而這些新的想法會透過我們能看到、聽到、聞到、觸摸甚至品嘗得到的形式呈現。在文字或動漫中常看到的「靈光一閃」或是Andreatta 博士說的「Aha! moment」就是屬於創造力的展現。而創新則是實現一個想法的過程,或是對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的變更,就像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一樣。創造力和創新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創造力是來自於一個想法,而創新則是利用一個想法。更簡單的說,創造力是花錢創造想法,創新則是利用想法來賺錢。

接著Andreatta 博士提到左腦與右腦的差異,如同大家所熟知的,左腦掌管分析(analytical)、過程(process)、邏輯(logic)及語言(language),右腦則掌管直覺(intutive)、整體性(holistic)、內在洞察(insight)及視覺(visual),每個人可能天生左腦或右腦比較發達,就像Steve Jobs說的「When you ask creative people how they did something, they feel a little guilty because they didn’t really do it, they just saw something. It seems obvious to them…That’s because they could connect experiences they’ve had and synthesize new things.」對具創造力的人來說,產生新的想法就像「看見」那個想法一樣,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情。因為他們能輕而易舉的將過去的經驗組合成新的想法。Andreatta 博士接著又問在場的聽眾是否有過在淋浴時突然冒出新想法的經驗,當然不意外的在場大多數人都有過這種經驗。這在Dr. Wallace J. Nichols的著作《Blue Mind》中的解釋是因為在淋浴時,熱水產生的霧氣、蓮蓬頭噴灑出來的水聲使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感受度變弱,進而使得各種想法開始活躍起來。

為了能夠幫助我們培養創造力,必須先了解大腦運作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大腦皮脂層休止期(Resting Neocortex)、準備期(Preparing Brain)和感知調控(Sensory Gating),了解自己處在哪個階段,對於創造力的啟發會更有幫助。接著Andreatta 博士提出了五個培養創造力的策略,分別是

  1. Leverage strengths(運用槓桿放大優勢)
  2. Match the role(找到合適的角色)
  3. Work with the brain: Environment and Time(與大腦一起工作:建構有利發揮創造力的環境與時間)
  4. Nature/ Water(接觸大自然,特別是有水源的環境)
  5. Brain games(玩腦力激盪的遊戲)

這五種策略不論是個人或是對組織都能夠運用,Andreatta 博士接著也以數據證明使用上述五種策略的人,創造力都能有確實且顯著的進步。

 

而談到創新,Andreatta 博士以一項麥肯錫的調查指出84%的領導者認為未來的成功將非常依賴創新。她並提出創新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突破性的創新(Breakthrough),一種是緩步遞增的創新(Incremental)。突破性的創新指的是變革的(Transformative)、破壞性的(Disruptive)同時包含風險的(Involve risk),而緩步遞增的創新則像爬樓梯一樣,是小步伐(Small steps)、是改善或增強(Improve or enhance),或是步驟緩慢的(Slow process)。接著Andreatta 博士以一份CBI的企業主管創新能力調查報告(CBI State of Innovation Report)指出78%的企業主管將創新的資源投注在持續的改善而非具破壞性的風險上。至於創新的來源,顧客與員工分居排名的前一二名。

最後,Andreatta 博士提供了五個協助組織提升創新能力的策略:

  1. Invest in breakthrough and incremental:同時投資在突破性的創新與緩步遞增的創新。
  2. Have a clear process:具有清楚的流程。
  3. Expand sources:擴大資源。
  4. Focus on execution:專注在執行面上
  5. Create right climate and culture:創造正確的組織氣候與文化

 

相信許多夥伴的公司都會把「創新」放在企業的核心職能或是精神指標中,但你我都知道能真的貫徹落實的企業應該屈指可數,大多還是把資源投注在提升品質或降低成本上。而Andreatta 博士提供的五個協助組織提升創新能力的策略也絕非什麼前衛的論調,為什麼只有少數企業能夠真的落實創新,演講結束後,筆者在與夥伴討論時都認為正確的組織氣候與文化才是最根本的議題。若是組織文化不鼓勵創新,或懲罰嘗試創新所帶來的失敗,員工自然就不會正面看待創新這件事。

至於提升創造力的幾個方法,筆者認為接觸大自然,特別是有水的環境這點最有趣,且在場的聽眾也都因為過去曾有類似的經驗而表示認同。當然其他策略也都對培養創造力有幫助,只是這個策略得到的共鳴最多。

其實神經科學在學習發展的領域一直都佔有一席之地,近幾年的ATD年會也都有關於神經科學與學習的專場演講,這次的亞太年會應該是首次有Keynote speech以神經科學作為主題,也讓更多人資夥伴了解如何透過了解大腦運作的原理來設計幫助學習或提升學習成效的機制。如有人資夥伴也在這場演講或對本次主題有興趣,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取得短網址